補能效短板中國需付出更多努力
備受矚目的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COP26)于11月13日落下帷幕,會議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重申了《巴黎協定》氣候目標,以防止全球災難性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大幅上升。協議還呼吁各國加快向低碳能源體系轉型,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并結束“效率低下的化石能源補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提議“逐步淘汰”煤炭的承諾,被改為“逐步減少”。
11月10日,中美兩國在COP26會議期間發布的《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成為熱點。雙方承諾繼續共同努力,加強《巴黎協定》的實施,有效應對氣候危機。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和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美承諾加強在推進清潔能源、控制甲烷排放和消除全球非法毀林方面的合作,雙方將建立“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推動兩國氣候變化合作和多邊進程,就雙方開展的電力系統、甲烷、森林保護等方面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在同一天的大會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丹麥能源署和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在丹麥館共同研討了歐洲、中國和美國實現氣候目標與碳中和的途徑。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介紹了《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1》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中國碳中和的情景模擬:一次性能源消費總量將于2040年左右達峰,能源效率不斷提升;能源消費結構持續改善,可再生能源發展成為主體能源;化石能源消費將逐步達峰,非化石能源將逐步從能源增量主體進入存量化石能源替代,最終成為主力能源;終端電氣化水平大幅提高,2060年將達到54%-74%,終端能源部門消費在2030年達到峰值,風電和光伏將成為絕對主力能源,不同時空特性的靈活性資源保障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從能效的角度看,11月17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能源效率2021》報告顯示,2021年能源效率重新取得進展,但要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能源效率需要翻一番。在經歷了十年來最糟糕的一年后,能源效率趨勢預計將恢復到十年平均水平。然而,能源效率的提高速度需要在當前水平的基礎上提高一倍,從而與國際能源署的2050年凈零排放情景中的能效提高相匹配。作為衡量經濟能源效率的一個關鍵指標,預計今年全球能源強度將增加1.9%,而2020年這一數字僅增加了0.5%。
中國“以實則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便是佐證,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逐步地走上了一條經濟增長、氣候行動和環境改善的脫碳路徑。但是我們的能效水平還比較低,距離先進水平還差1.7倍,還有很大的潛力去做好。
美國能效經濟委員會(ACEEE)最新研究報告發現,提高能效是脫碳的關鍵手段。國際能源署(IEA)《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凈零排放路線圖》提出,為實現2050年全球凈零碳排放,從現在直到2030年,全球能效水平平均需要每年提高4%,約為過去20年平均能效提升速度的三倍。例如,明尼蘇達州一項新法規允許電力能效項目為用戶提供從化石能源設備轉向熱泵等電氣設備的激勵機制;紐約州的電力監管機構更新了能效項目相關規定,計劃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能效是“碳排放的控制閥門”。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队媱潯诽岢?,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00萬噸。推廣應用一批關鍵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藝技術裝備,形成一批骨干優勢制造企業,促進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因此,我國需要補上能效短板。11月15日,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正式投產,今年冬天海陽新老城區全面采用核能供熱,使其成為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表示,要將核能供暖作為構建北方地區清潔高效、多元供暖體系的一種全新選擇。核能供暖和煤電廠供暖都是電廠余熱的利用,供暖方、采暖方之間只有熱量交換,不存在其他任何介質傳輸,因此安全環保。每個供暖季可節約原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煙塵691噸、氮氧化物1123噸、二氧化硫1188噸;同時海陽居民住宅取暖費每建筑平方米較往年下調1元;而示范工程二期投運后,核電機組熱效率也將由36.69%提升至39.94%。
早在2018年海陽核電1號機組商運當年,國家電投子公司山東核電就提出了核能供熱的構想,在國內率先開展大型壓水堆熱電聯產研究與實踐。2019年,70萬平方米供熱項目作為我國首個核能供熱商用工程投運,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
北京市也在開展“節能十條”冬季節能檢查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橫跨供暖季,對石化、水泥、鋼鐵、數據中心、商場、超市等領域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等專項檢查。在11月2日的節能檢查中,北京市發改委對北京金源時代購物中心有限公司88臺淘汰型電動機依法實施沒收,開出“節能十條”發布后的首張“罰單”,該公司將對空調機房水泵等70余臺高耗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預計每年可節約用電累計約80萬千瓦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提出,在以化石能源為主的今天,我國降碳主要舉措包括“提能效、降能耗”“能源替代”和碳“移除”三個方面,其中“提能效、降能耗”應是首要舉措。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