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炭消費步入平臺期、供應已顯寬松跡象、企業財務狀況尚未根本性改善等行業發展現狀與態勢,一定程度決定我國煤炭行業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的發展韌性。在戰疫情、促復產背景下,2020年一季度煤炭產量快速恢復,而煤炭消費量沒有同步,出現了階段性供過于求。預計疫情將一定程度上影響煤炭長期需求,打破煤價正常運行周期,考驗煤炭企業生存能力。同時,疫情也給煤炭行業帶來了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的新基建、加強煤炭儲備的全產業鏈配套要求、新興產業領域階段性降低發展預期和進入門檻等難得機遇。后疫情時期,為有效減輕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煤炭企業樹立底線思維,以生存求發展;強化“瘦身健體”,聚焦核心業務;搶抓機遇、深化合作,科學布局優勢資源。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研判;對策建議;煤炭行業
中圖分類號:F42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9605(2020)04-0031-04
DOI: 10.13202/j.cnki.cer.20200518.002
Study on the subsequent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the coal industry
Ren Shihua1,2,Li Weiming3,Li Bokang 4
(1. CCTEG Coal Industry Planning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120,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3.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10, China; 4.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Coal consumption entering the platform period, the supply has shown signs of easing, and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ituation has not yet been fundamentally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resilience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after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the context of war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omotion of resumption of production, coal production recovered rapidly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0, while coal consumption was not synchronized, and there was a period of oversupply. The epidemic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long-term coal demand to a certain extent, break the normal operating cycle of coal prices, and test the viability of coal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epidemic has also brought ra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al industry to fully promote the new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of coal mines, strengthen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supporting requirements for coal reserves, and gradually reduce development expectations and entry thresholds in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epidemic,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oal companies establish a bottom line thinking to survive and develop, strengthen slimming and fitness, focus on core business, seize opportunities, deepen cooperation, and scientifically deploy advantageous resources.
Key words: COVID-19 epidemic; impact research and judg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coal industry
基金項目: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2019-XZ-14)
受2020年春節期間集中爆發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部分煤礦一線工人2月初未能及時返崗,造成煤炭產量短期恢復面臨一定壓力。隨后,在煤炭企業和從業人員共同努力下,我國煤礦復工復產率于2020年3月初恢復到往年同期正常水平,實現第一季度煤炭產量基本持平,有力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煤炭供應,踐行了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使命和擔當[1]。然而,煤炭產能恢復至正常,并不意味著疫情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已經結束,疫情海外蔓延疊加國內經濟下行周期[2]、國際“逆全球化”浪潮[3],對我國煤炭行業的影響還在不斷深化,煤炭行業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系統回顧疫情前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態勢和疫情發生后對行業已造成的影響,科學研判行業未來發展形勢與態勢,有針對性提出后續應對策略,期待為行業企業決策提供支撐,以減輕疫情對煤炭行業的不利影響。
1疫情前煤炭行業發展態勢
煤炭行業自身狀況和面臨的中長期形勢決定了煤炭行業在受到疫情沖擊后的發展韌性。在疫情發生前,我國煤炭行業在消費、供給、企業運營等方面呈現出如下顯著特征。
1.1煤炭消費步入高位平臺期
由能源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等多重因素所決定,過去幾十年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4]。隨著經濟增速換擋、能源結構優化和能源革命持續推進,我國能源消費增速明顯放緩[5]。2014—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在1.0%~3.3%范圍內波動,平均值2.4%,較2008—2013年平均值(5.0%)下降過半。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均值由2008—2013年的0.54下降到了2014—2019年的0.35,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有所減弱。
在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的同時,煤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煤炭與可再生能源均以發電為最主要利用方式。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平價上網比例提高,煤電相對優勢減弱。在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的背景下,2019年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基本持平,棄風率下降到4.0%[6];光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增長4.8%,棄光率下降到2.0%[7];而以燃煤發電為主的火力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下降2%[8],可再生能源與煤炭存量競爭態勢明顯。
盡管越來越多的燃煤電廠、先進燃煤工業鍋爐實現了超低排放,逐步破解了環境因素對煤炭消費的約束[9],但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2014年以來我國煤炭消費彈性系數在-0.28~0.18范圍內波動,2014—2016年為負值,2017—2019年回正,2014—2019年均值僅為-0.03;同時,2014—2019年煤炭消費量維持在39.5億~41.2億t,波動幅度連續5年保持在1%以內,呈現出明顯的平臺期特征。
1.2煤炭供給已呈現寬松跡象
自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任務的決策部署,落實《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升煤炭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2016—2019年關閉煤礦近3000處,2018年底提前兩年實現去產能目標任務,2019年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二是著力建設先進產能。以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為重點,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新建、改擴建產能全部按照先進高效智能煤礦的標準建設,不斷克服復雜地質條件和工程環境帶來的安全隱患,實現安全、高效、綠色開發。2018年以來,內蒙古紅慶河煤礦(1500萬t/a)、葫蘆素煤礦(1300萬t/a)、陜西小保當一號煤礦(1500萬t/a)、曹家灘煤礦(1500萬t/a)等多個超千萬噸級礦井投產或聯合試運轉。
截至2019年底,全國在產煤礦產能41億t/a左右,建成約280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生產各項指標大幅度提升。相比2014年,原煤生產工效提高超過20%、百萬噸死亡率降低超過30%。隨著煤炭供給能力提升,煤炭供應形勢總體由平衡轉向略有寬松。全國煤炭企業庫存自2019年7月開始逐步上升,到2019年12月上升到約6800萬t,較2018年同期增長21%,如圖1所示。
1.3煤炭企業財務狀況尚未根本性改善
2016年以來煤價維持在較為合理水平,帶動煤炭企業盈利能力提升,財務狀況略有改善。到2019年底,煤炭企業總資產較2015年底增長3.96%,總負債較2015年底僅下降0.64%,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底的67.9%下降到64.9%,下降3個百分點,如圖2所示。自2016年以來已化解超過8.5億t的過剩產能,留下了大量關停煤礦,其固定資產實際價值趨零,人員和債務尚在逐步消化過程中[10]。一些煤炭企業集團資產負債率原本已超70%,甚至在80%以上,若扣除關停煤礦的無實際價值資產,可能已資不抵債。
2疫情對煤炭行業影響及后續趨勢研判
煤炭行業克服部分工人未能如期返崗、在崗工人勞動強度增加等多重困難,加快復工復產步伐,推動產能復產率由2月1日的38.9%快速恢復到3月初的83.4%[11](往年同期正常水平),2020年一季度原煤產量8.3億t,同比僅下降0.5%。然而,受煤炭下游復工復產進度制約,煤炭消費并未隨煤炭產量同步恢復,疫情對煤炭行業的影響比預期的更為嚴峻。
2.1 長期需求也將受到影響
2020年1—2月煤炭消費同比下降6.5%,3月再擴大0.5個百分點到7%。進入4月,隨著下游復產率提高,煤炭消費量逐步回升。然而,一方面在存量競爭和技術進步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電邊際成本持續降低,燃煤發電比較優勢減弱。以2020年3月為例,發電耗煤下降8%,而風電、光伏發電則分別增長18.1%和8.6%。另一方面,疫情加速出清技術落后、煤炭單耗較高、盈利水平低,特別是長期虧損或處于虧損邊緣的中小建材、化工等企業,一定程度拉低煤炭需求;而疫情全球蔓延則必然會對全球經濟增長形成拖累,嚴重影響我國出口貿易。這將不僅影響短期需求,也將影響長期需求。預計,2020年全年煤炭消費量大概率出現下降,打破2018—2019年年度1%的穩步增長態勢。
2.2打破煤價正常運行周期
長期以來,我國煤炭價格呈5~8年的周期性波動。受疫情影響,煤炭供給恢復快于煤炭消費,以致煤炭供應由偏松迅速演變為供過于求,煤價快速下行,脫離煤價正常運行軌道。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國內能源價格下行的背景下,短期內我國煤價難以大幅回升。一方面,疫情加劇全球石油消費增速放緩,石油輸出國加快油氣資源變現意愿強烈,國際油價從財政收支平衡定價(70美元/桶左右)向邊際成本定價(沙特低于10美元/桶、俄羅斯40美元/桶左右)靠近。雖然不會長期在20美元/桶以下(甚至倒貼運費的負油價),但油價中間值大概率下移。國際油價將會帶動國際煤價下行,進而影響我國煤價。另一方面,在戰疫情背景下,推動國內經濟恢復要求降低能源等要素價格,以減輕企業負擔,煤炭價格大幅回升缺乏支撐。
2.3考驗煤炭企業生存能力
2020年1—2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5.6%,行業虧損面已達42.3%;估測3月底虧損面可能已經超過50%。若煤價降到盈虧平衡價(470元/t左右)以下,煤炭企業虧損面還將進一步擴大?;膺^剩產能遺留的債務和人員安置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若再度持續虧損,很多煤炭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特別是涉足煤化工企業,難以避免煤制油、煤制甲醇等項目較長時間減產或停產,現金流將受到較大沖擊。
3疫情給煤炭行業帶來的機遇
3.1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的新基建
煤礦智能化程度不僅落后于油氣井和可再生能源電站,也落后于下游的煤炭儲運和大規模集中利用。雖然煤炭企業或多或少認識到智能化的重要性,但是多處于選擇和猶豫階段。疫情凸顯了煤礦本就存在的一線人員緊缺問題,將激發煤炭企業自發投入的積極性。國家能源局等八部委2020年2月底發布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4月20日將包括智慧煤礦在內的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列入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范圍。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有望形成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整體合力,快速提升我國煤礦整體技術水平。
3.2加強煤炭儲備的全產業鏈配套建設
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力上升,煤炭基礎能源地位增強。當前總規模2億t左右的煤炭儲備能力,不足以應對局部地區、部分時段供應緊張問題,提高煤炭供給調節能力是必然要求。疫情顯現了增強煤炭供應柔性的緊迫性,煤價下行也為增加煤炭產品儲備提供了有利條件。探索建立“資源—產能—產品”三級合理配比的煤炭儲備長效機制是大勢所趨,將帶動煤炭儲備煤礦、智能煤倉、智能儲備中心等上下游配套建設。
3.3新興產業階段性降低發展預期或進入門檻
轉型升級是煤炭行業長期主題,但限于人才、技術等諸多因素,過去一二十年的轉型效果不及預期。許多煤炭企業一直在找尋具有長遠前景的轉型方向和投資機會。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前瞻性領域的一些初創期企業,由于超前于市場需求,疫情對訂單的影響更為嚴重,產業發展預期會階段性大幅度降低,為煤炭企業向這些領域拓展延伸提供了良好時機。疫情期間,一些大型煤炭企業緊急轉產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及其原輔材料(如國家能源集團生產的高熔指纖維聚丙烯S2040系列牌號產品),也為煤炭企業向醫療等領域拓展提供了思路和機會。
4后疫情時期煤炭行業應對策略建議
后疫情時期,煤炭行業受到的影響將逐步顯現,需要全面客觀分析疫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統籌考慮,周密應對,化危為機。
4.1底線思維,以生存求發展
在疫情的沖擊下充分認識生存和發展的關系,回歸穩妥發展模式,不做好高騖遠的不切實際投入,以打造“百年老店”為目標,樹立長周期不景氣底線思維,并切實做好應對準備。要以保生存為底線,采取兼并重組、交叉入股、簽訂中長期協議等多種方式強化上下游一體化;強化需求研判,探索行業抱團取暖有效途徑,穩訂單、穩生產、穩價格;提前籌劃債務銜接,確?,F金流不斷裂,維持企業正常運轉。
4.2瘦身健體,聚焦核心業務
美澳等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發展趨勢表明,煤炭行業進入平臺期后將開啟以主營業務為主的極簡發展模式。我國煤炭行業剛剛步入平臺期,須結合疫情對市場的沖擊,科學識別各業務方向的市場空間和持續性,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智力鞏固和提升有長遠前景的業務方向,順勢剝離沒有實質性市場或市場持續性弱的業務方向;突出核心業務,降本增效,保持并提升比較優勢。
4.3 搶抓機遇,布局優勢資源
圍繞未來發展方向,把握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的煤炭新基建、加強煤炭儲備的全產業鏈配套建設、新興產業領域階段性降低發展預期和進入門檻等難得機遇,強化與優勢企業合作,適時適度布局優質智力資源、科技資源和煤炭資源,謀劃長遠發展。特別是響應國家擴大就業的號召,加大招聘煤礦智能化需要的科技型人才和轉型升級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康紅普,任世華.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思路與“十四五”展望[J].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20(1):23-28.
[2]賈玉成,呂靜韋.經濟周期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推動了貿易摩擦嗎[J].經濟學家,2020(3):75-86.
[3]周先平,向古月,皮永娟.逆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微觀效應及其作用機理[J].國際金融研究,2020(4):23-32.
[4]任世華.我國煤炭業態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16,36(4):57-60.
[5]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J].煤炭學報,2019(7):1949-1960.
[6]國家能源局.2019年風電并網運行情況[Z/OL].(2020-02-28)[2020-03-20]http://www.nea.gov.cn/2020-02/28/c_138827910.htm
[7]國家能源局.2019年光伏發電并網運行情況[Z/OL].(2020-02-28)[2020-03-20]http://www.nea.gov.cn/2020-02/28/c_138827923.htm
[8]國家能源局.2019年電力統計年快報基本數據一覽表[Z/OL].[2020-03-20]http://www.cec.org.cn/d/file/guihuayutongji/tongjxinxi/niandushuju/2020-01-21/da4b94b0ea26eb47bb0304bc44970870.pdf
[9]劉見中,謝和平,任世華.煤炭綠色開發利用的顛覆性技術發展對策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7,37(12):6-10.
[10]李維明,任世華,田輝.多方合力妥善解決煤炭“去產能”后續問題——以河北省為例[J].中國煤炭,2019(1):6-9.
[11]佚名.全國在產煤礦產能復產率83.4%重大能源項目積極推進[J].中國煤炭,2020(3):89.
作者簡歷:任世華(1980—),男,河南固始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能源戰略。E-mail:ren@cct.org.cn
責任編輯:宋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