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發本輪油價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原油需求下降,決定性因素是一直寬松的全球石油供應在“歐佩克+”與美國的博弈中持續擴大。本輪油價暴跌將導致美國頁巖產業和全球深水油氣資產面臨深刻調整,也給我國油氣行業帶來嚴峻挑戰。建議:維護油氣勘探開發基本穩定;刺激油氣消費,加大戰略儲備建設力度;持續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強化降本增效,持續加大關鍵技術與裝備攻關力度。
關鍵詞:低油價;新冠肺炎疫情;供需;頁巖油;深水油氣
A new round
of low oil prices on the oil industr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Yue,
PAN Jiping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Ministry of Nature Resources)
Abstract: The
immediate cause of the current oil price slump is the global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which has led to a decline in crude demand. The decisive factor is
the loose global oil supply, which continues to expand in the “OPEC +” game
with the US. This round of oil price collapse will lead the US shale industry
and global deep water oil and gas assets to face a profound adjustment, as well
as severely challenges China’s oil and gas industry. It suggests maintaining
the basic stability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imulating oil
and gas consumption,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reserve,
continuing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oil and gas system, intensifying efforts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keeping the increase efforts to
tackle important problems in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Key words: low oil
price; COVID-19; the supply and demand; shale oil; the deep water oil and gas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低迷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需求萎縮,投資下降,國際油價暴跌,給石油行業帶來嚴重沖擊。深入分析新一輪低油價對石油行業的影響,探討對策,對于加強形勢研判,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促進油氣行業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國際油價暴跌,新一輪低油價周期到來
2020年3月7日,國際石油減產聯盟“歐佩克+”未能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原油需求下降達成新的減產協議。這意味著3月底現行減產協議到期后,國際原油供應市場將暫時處于“放任”狀態。當天,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發布了3月份的月度原油定價公告,大幅降低阿拉伯輕油的官方售價,對亞洲買家的售價每桶降低6美元,比中東基準價格還低3.1美元,創20年來最大降幅。隨后,沙特阿拉伯宣布放棄“限產保價”,采取“增產占市場”政策,擬將原油產量由當前的970萬桶/日大幅提高至1230萬桶/日。隨后,俄羅斯回應稱,將有能力將產量提高50萬桶/日,至創紀錄的1180萬桶/日。疊加美國頁巖油不斷增產的刺激,由減產協議談判破裂引發的具有“賭局”意味的價格戰正式上演。
3月16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至30.05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價格跌至28.70美元/桶(見圖1),在短短10天時間,分別暴跌34%、30.5%,已與2016年1月份的最低原油價格相當。綜合各方分析,判斷未來一段時期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行的可能性較大。
在20~30美元/桶乃至更低的價格水平下,目前全球油氣開發項目絕大多數處于虧損或者低收益狀態,整個油氣行業難以持續和長久。隨著全球疫情穩定,國際能源市場有望形成一種新的平衡,油價將較大可能長期徘徊于40~50美元/桶水平。
圖1 2020年1-3月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價格走勢
2 全球石油供應持續寬松和國際市場競爭是本輪油價暴跌的主因
2.1 全球石油生產供應大幅增加,石油需求增速不斷放緩
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低位運行與全球原油供應持續寬松緊密相關。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0年3月《石油市場月報》,2016-2019年,全球石油供應量從9690萬桶/日增加到10050萬桶/日,提高了3.7%;全球石油消費量從9630萬桶/日增加到1億桶/日,提高了3.8%(見圖2)。除了2018年外,總體看供略大于求。受此影響,全球石油庫存持續增高。因此,盡管2019年經歷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沙特阿拉伯原油開采設施遇襲事件造成的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供應中斷,也門、敘利亞等國戰亂不斷,美國和伊朗沖突升級,歐佩克限產等重大事件,國際原油市場卻始終無動于衷,短暫情緒反饋之后立即恢復理性。面對各種地緣政治沖擊和“黑天鵝”事件,市場能夠處亂不驚,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石油庫存高企和產油大國“供應有底”。
圖2 2016-2019年全球石油供應與需求比較
數據來源:國際能源署(IEA)
從供應端看,北美頁巖革命帶來了美國原油產量的快速增長,極大地改變了全球的石油供應格局。美國不僅快速實現了能源的基本自給,而且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甚至躋身全球前五大原油出口國之列。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2016-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從883.9萬桶/日增加至1223.2萬桶/日,提高了38.4%,而同期全球原油產量僅提高了3.7%。此外,隨著全球各主要產油區不斷獲得勘探重大發現和新產能建設加快,巴西、挪威、加拿大、圭亞那等國家將成為全球原油供應新的增長動力。
從需求端看,近年來石油需求卻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而逐步放緩,加之能源結構轉型調整、中美貿易沖突、技術進步推進能效提高、應對氣候變暖系列限制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石油需求增長。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世界石油需求增量也自2011年以來首次降至100萬桶/日以下。
2.2 主要產油國開啟市場爭奪戰直接國際油價持續下降
2019年,歐佩克原油產量為2993萬桶/日,同比下降195萬桶/日。2017-2019年,“歐佩克+”綜合減產率為112%,這種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國際油價的基本面(見表1),維持了國際原油供求的基本平衡。其中,沙特阿拉伯作為歐佩克的主要成員,帶頭超額減產,對“歐佩克+”的團結發揮了關鍵作用。
表1 2017-2019年“歐佩克+”石油減產情況
年份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歐佩克減產執行率(%) |
103 |
145 |
135 |
“歐佩克+”減產執行率(%) |
86 |
145 |
92 |
歐佩克原油供應同比變化(萬桶/日) |
-36 |
-13 |
-195 |
全球原油供應同比變化(萬桶/日) |
49 |
293 |
-5 |
全球石油供需差(萬桶/日) |
-70 |
100 |
-1 |
數據來源:國際能源署(IEA)、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ETRI)
但是,美國的原油產量增長擠占了“歐佩克+”減產空出的份額,幾乎完全抵消了歐佩克減產的效果,導致國際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不斷加大。全球原油供應持續寬松的局面沒有緩解,產油國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國際油價下行壓力大。在此形勢下,“歐佩克+”不愿通過繼續減產來平衡下行的市場,新的減產協議談判失敗,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為搶占國際能源市場競相增產,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供應過剩,國際油價隨之暴跌。
2.3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是本輪低油價周期形成的導火索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導致原油需求直接下降,原本就供略大于求的原油市場呈現嚴重的供需失衡,同時出于對新發疫情的恐慌性反應,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
疫情暴發以來,受交通運輸管控等防控措施影響,我國成品油需求明顯下降,庫存壓力顯著加大。預計2020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需求同比下降35.7%,其中汽、柴、煤油需求同比分別降低30.6%、37.6%、47%。在國際油價利好煉化市場的情況下,需求放緩帶來的庫存壓力增大,進一步限制了煉化能力的釋放。2020年1-2月,全國加工原油9919萬噸,同比下降3.8%,預計一季度降幅進一步擴大。
3月初以來,中國疫情接近全面控制,各地復工復產,經濟逐漸恢復,需求有望回升。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趨勢加劇,亞洲、北美、歐洲等多個地區深陷其中。目前全球石油需求全面恢復的局面并不明朗,國際油價下行持續。
綜合來看,引發本輪油價暴跌的直接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導致原油需求下降,決定性因素是本就一直寬松的全球石油供應在“歐佩克+”與美國的博弈中持續擴大。不管油價是否如機構預期降到20美元/桶甚至更低,更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油氣行業的供需變化以及短中期產業發展的調整方向。
3 本輪油價暴跌將導致美國頁巖產業和全球深水油氣資產面臨深刻調整
自2020年3月份以來,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在幾輪博弈之中,夾雜著大國打擊、報復、悲觀、篤定的復雜心態,開展了激烈的市場爭奪戰。距現有“歐佩克+”限產協議失效尚有10天左右,未來市場走勢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在石油價格戰中,通常是只有成本最低,最能承受損失的一方才能獲勝。沙特阿拉伯現有油田開采成本低至10美元/桶以下,但其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生產,該國保障預算收支平衡的價格高達80美元/桶以上;俄羅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需要的價格約為沙特阿拉伯的一半,美國頁巖油成本也大體處于同一水平。以目前油價,“賬面上”看沒有贏家,考驗的是低油價承受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使得世界經濟整體性放緩甚至衰退。在此大背景下,通過低油價周期打垮或者重創美國頁巖行業,對于“歐佩克+”無疑是一個機遇。2019年以來,受前期投資到期的影響,美國越來越多的頁巖油企業深陷債務危機,倒閉的能源公司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1-9月,美國先后有50家能源公司申請破產,包括33家油氣生產商;活躍石油鉆機數量減少了100多臺,降至830多臺這一近3年來的最低水平。本輪油價暴跌對于美國頁巖油氣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即使出臺積極的金融支持政策,也難以支撐產業持續向好。截至2020年3月20日,美國活躍石油鉆機數量大幅下降,降至772臺。在達成某種新妥協前,美國頁巖油氣產業將面臨深刻調整,非規模性產量將被迫大批退出市場,產量明顯下降在所難免,市場將出現更大規模的資產并購和重組。
近年來,在國際能源市場寬松、價格低迷的背景下,深水油氣項目成本不斷下降,優勢凸顯。據IHS統計,2016年以來,全球深水油氣開發成本平均下降37%,呈現投資削減但產量不斷提高的態勢。其中,大部分南美洲深水項目平衡油價低于40美元/桶,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成本下降了60%,大部分東非、西非深水項目平衡油價低于60美元/桶。2019年,全球超過60%的油氣發現來自海上,特別是圭亞那深水區再次獲得重要發現,深水油氣勘探形勢繼續看好。在目前石油供應持續寬松乃至過剩,油價暴跌、持續走低的形勢下,市場實現新平衡面臨不確定性,油價可能長期處于低位運行。深水油氣項目將普遍難以實現盈虧平衡,投資和產能收縮在所難免,同樣面臨相當規模的資產調整和并購重組。
4 新一輪低油價給我國油氣行業帶來嚴峻挑戰
4.1 穩定勘探開發壓力大,上游再次進入“寒冬”季節
近年,在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要求下,主要石油企業制定并實施了增儲上產的“七年行動計劃”。2019年,原油產量扭轉連續三年減產,天然氣出現大幅增產,勘探開發形勢向好。長期以來,受資源品質下降、技術較落后、競爭不足等因素影響,國內油氣開發成本普遍過高。2019年我國油氣上游綜合成本普遍處于40~50美元/桶。面對新一輪突如其來的油價暴跌,“七年行動計劃”面臨嚴峻挑戰,在目前20~30美元/桶的油價下,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幾乎全行業虧損,再次進入“寒冬”季節。若油價持續低位甚至不斷下跌,為保生存,國內石油企業將大幅收縮投資,減少工作量,削減高成本產量,上游行業明顯萎縮、大幅減產將成定局。
4.2 油氣體制改革面臨嚴峻挑戰,投資積極性受到影響
近年來,國家發布了深化油氣體制改革方案,并取得了積極進展。在上游領域,有關部門進行了市場化改革探索,出臺了有關具體改革政策,并完全對外資開放;在中游環節,組建了國家油氣管道企業,積極推進管網獨立運營,并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新一輪低油價周期的到來,無疑給國內急需加大投資的油氣上、中游領域潑了冷水,加大了風險,進入市場的投資積極性和熱情明顯受挫,不利于持續深入推進油氣體制改革,也不利于已出臺改革措施的落地。
4.3 油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油品庫存壓力加大
近年,國家明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儲運設施建設、煉化銷售、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等全產業鏈活動,激發了下游市場活力,我國煉油產能不斷提升,甚至出現了明顯過剩。2019年,我國煉油能力達8.6億噸,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75.5%。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成品油需求明顯下降,庫存壓力顯著加大。據預計,2020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需求同比下降35.7%。在國際油價利好煉化市場的情況下,石油消費市場低迷,需求乏力,消納困難,需求放緩帶來的庫存壓力加大,制約了低價進口原油煉化的紅利獲取。同時,本輪低油價加大了高油價下簽訂的油氣進口長期協議的履約難度。
4.4 油氣重大裝備生產放緩,油服工程項目交付周期延遲
疫情導致原材料和勞動力出現雙重短缺,使大部分油氣開發等重大項目設備、裝備交付被迫延期,其中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FPSO)市場受影響最為嚴重。據統計,在全球建造中的28艘FPSO中,22艘位于中國、韓國和新加坡,目前延期交付時間增加至9~12個月。面臨新一輪油價暴跌,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正面臨全面收縮,油氣開發工程與技術服務行業將面臨無法如期完工、大規模失業等嚴峻挑戰。
5 對策建議
5.1 千方百計維護油氣勘探開發的基本穩定,實現國內油氣消費的基本供應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攀高和美國對我國打壓力度的加大,能源安全日益成為制約我國崛起的短板。無論國際油價多低廉,我國油氣供應都不能完全交給國際市場,不能完全依賴進口,必須增強底線思維,筑牢油氣供應安全底線,穩定國內基本油氣產量,保障基本油氣消費。因此,面對新一輪低油價,有關政府、企業都要千方百計維護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基本穩定,避免國產油氣供應大起大落,以保障國內油氣消費的基本供應。適度對規模大、涉及面廣、成本高、風險大的油氣項目予以支持。
5.2 刺激油氣消費,化解庫存壓力,加大戰略儲備建設力度
積極運用財稅、價格等經濟手段,出臺降低油品價格、適度降低消費稅等優惠政策,甚至考慮取消成品油“地板價”,在燃油乘用車保有量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進一步擴大成品油出口,刺激油品消費,不斷化解煉油庫存壓力,激發油氣消費市場活力,釋放低油價周期對煉油、終端銷售市場的紅利。積極引導煉化結構高效調整和整合,推進石化產業規模、高效發展。同時,利用低油價機遇,加大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力度,借助于鼓勵支持政策,加快地下儲氣庫建設步伐。
5.3 堅定不移持續深化油氣體制改革,不斷引入市場競爭,促進投資
按照國家總體部署,本著引入競爭,促進投資的原則,堅定不移持續深化油氣體制改革,逐步落實既定改革方案和政策。堅決貫徹落實2019年底自然資源部出臺的《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意見》,推進市場主體多元化,增強上游競爭,促進投資,進而促進油氣生產穩定。在此行業低迷時期,開放上游市場,應盡可能推出低風險區塊或有吸引力的高質量項目。全面深化石油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推進“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地質資料服務、信息共享、政策解讀、財稅支持、金融服務等環節主動作為,促進油氣上游行業改革健康發展。
5.4 主動適應低油價形勢,強化降本增效,持續加大關鍵技術與裝備攻關力度
低油價下,針對成本過高的老大難問題,石油企業要主動作為,積極綜合施策,努力適應低油價形勢,強化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水平,持續降低管理成本。同時,要持續加大勘探開發關鍵技術、裝備攻關與研發力度,通過技術創新,大幅降低開發成本,不斷推進低成本規模效益開發,度過“寒冬”,增強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EB/OL]. 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
sites/en/global/corporate/pdfs/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bp-stats-review-2019-full-report.pdf.
[2]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RIPED).
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及油公司動態(2019年)[M].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9:8-27.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19[R]. 2019:6-19.
[4]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19年)[R].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9.
[5] IEA. W orld Ener gy Outlook
2018[EB/OL].
https://webstore.iea.org/download/summary/190?fileName=English-WEO-2018-ES.pdf.
[6] EIA.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9[EB/OL]. https:// www.eia.gov/outlooks/aeo/pdf/aeo2019.pdf.
[7]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ETRI).
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R].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20:12-34.
[8] 王越. 重點油氣資源國和地區投資環境評價[J].
天然氣工業, 2016,36(11):102-110.
[9] IEA. Oil Market Report (March
2020) [R]. 2020-03-09.
收稿日期:2020-03-23
編輯:夏麗洪
編審:蕭蘆